因為疫情,不少人的壓力指數上升。
.
這幾天,聽到幾位好友被壓力過大的老闆掃到颱風尾;在家煮三餐,還要工作和帶小孩,原本情緒平和的媽媽,突然對著老公小孩尖叫抓狂;家裡有人確診,不知怎麼辦的情況下對著醫院人員破口大罵,事後超級後悔。
.
不知道大家在這幾天,有沒有仔細觀察自己?
面對生活的改變,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你最擔憂的是誰?你最頭痛的問題是什麼?
.
去年當我開始感覺到西班牙的疫情升級時,Jascha 和我就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時間,討論我們的心情和感受,以及該如何處理。
.
我們知道,如果放著不去關注,這些隱藏的感受,肯定會讓我們變得負面、易怒、焦躁,甚至攻擊彼此,有言語衝突,或因此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家人和工作夥伴。
.
原本只是擔心家人,最後變成和孩子爭吵;原本只是害怕工作受到影響,結果說話太過急躁,反而壞了工作氣氛;原本只是焦慮自己的身體狀況,最後卻變成怨氣沖天,把家人都嚇跑了。
.
這些是不是還挺常見的狀況呢?
.
所以我們很敏感於自己和彼此的情緒,我們談論它,分析它(不是分析對方),一起想辦法處理它。這樣讓我們能夠繼續平和的生活,舒服地一起工作,也能儘量少些傷害到任何人。
.
我們兩個人過去都是脾氣很大的人,各自的家人都知道我們發飆抓狂的能力有多強,但我們有一個共識,就是一起去「駕馭它,而不是被它駕馭」。而對我們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討論它。或許說,我們兼任彼此不專業的諮商師,接住彼此。
.
或許在這裡也有一些朋友和我過去一樣,情緒來了就只能發。我最常的反應就是投身工作,而且帶著很差的情緒還是逼自己超時工作,當個眉頭緊皺的女超人。
.
我不太喜歡與其他人分析我自己的想法感受,我認為這是代表我軟弱,需要別人擔心我。
.
但這樣的結果,就是讓身邊和我一起工作的人壓力很大,他們不知道我原來是因為自己私人的事情而原本就不開心,他們還以為是自己表現不夠好,讓我失望。
.
我們擔憂,變成碎念;
我們害怕,變成指責;
我們受傷,變成反擊。
.
這些都沒有解決源頭的感受,卻大大有機會讓一切變得更糟。
.
如果你很幸運,身邊有一個人能與你討論這些,請好好珍惜(通常他們也是承接你情緒的第一排炮灰)。
.
而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可能可以幫上很大的忙。我想,我這樣的「好習慣」也是源自於一次真的沒辦法處理自己的恐懼而去做了兩次的心理諮商,而開始建立起來的。
.
她沒有分析「我」,反而拆解了事實讓我看到自己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可以怎麼去調整思維,怎麼在恐懼來臨時去採取有用的行動。
.
我那時才發現,過去人生好幾個時間點,我都該這樣好好聊聊,無論是對自己,還是找個人,好好梳理自己的心情,然後繼續前進。
.
最近,你可能也需要這樣的時間。
.
先停下腳步,放下手上在忙的事情,只要半個小時,問問自己好不好?
哪些事情讓你擔憂害怕?
你可以怎麼做?你需要其他人怎麼幫忙?
.
調整好自己,才不會誤傷了別人,破壞了計畫,或讓自己陷入更大的混亂之中。
.
記得,無論如何,你都要先好好照顧自己!
這才是我們的「終身大事」啊!